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南沙投产 年产可达30发运载火箭******
中新网广州1月10日电 (孙秋霞 王坚)近日,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在广州南沙落成投产。该基地主要用于开展系列化固体、液体运载火箭的生产、试验、总装及测试工作,年产可达30发运载火箭,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千亿级规模。
图为力箭系列运载火箭重大发射项目签约仪式 陈楚红 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是由中科宇航打造的系列化运载火箭产业基地,于2020年9月29日在南沙大岗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该基地不仅有火箭的总装与测试,而且箭上设备等零部件都将在这里生产,是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将填补广东在航天制造业上的空白。
中科宇航董事长兼总裁杨毅强介绍,位于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总装已完成,正在进行出厂测试,该基地初步形成了运载火箭总装测试能力。
2022年7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参与研制的我国目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将六颗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首飞搭载的六颗卫星,上行载荷1068.63公斤,卫星总重899公斤,实现百米级精确入轨。首飞成功后,“力箭一号”正式进入批量化生产、应用发射阶段。
图为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总装测试厂房 陈楚红 摄中科宇航技术总监史晓宁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力箭一号遥二火箭计划在春节之前完成测试,后续会做一些卫星和火箭联合的试验。
据悉,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拟于2023年5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本次运载火箭任务载荷为长沙天仪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涪城一号、TY26等多颗卫星,载荷总重量1吨。
“中国商业航天在‘力箭一号’首飞之前,运载能力相对比较小,都是发射一些几百公斤的小卫星。只有把运载能力做大,才能把更多的卫星发射到太空,实现更好的物联网、车联网服务。目前‘力箭一号’火箭运载能力达1.5吨,后续还会持续优化。”史晓宁说。
在基地落成仪式上,中科宇航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合作伙伴,签署了力箭系列运载火箭重大发射项目协议,卫星签约数量200颗,总质量40吨,签约金额达16亿元。
史晓宁指出,中国商业航天向国际化靠拢,需要引入更多成熟的行业参与进来,“我们看中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航天产业能与这些先进的行业结合,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完)
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为帕金森病治疗带来曙光******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帕金森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中老年健康的“第三杀手”。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季维智院士、李天晴教授团队在应用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伙伴期刊—帕金森病》。 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300万人,年医疗费用超过2000亿元。这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6年内的死亡率高达66%。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长期使用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后期还有失效之虞。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经济并适合广大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一直是整个医疗领域努力的方向。 李天晴、季维智团队耗时8年,潜心开发出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可持久稳定分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将其移植到大鼠和猴帕金森病模型后,可通过恢复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实现中脑多巴胺环路的原位重建,并可快速恢复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猴模型的运动和非运动障碍缺陷。长达5年的结果评价,证明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示出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在未来帕金森病临床治疗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此项研究有力地支持了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不同帕金森病模型中的显著治疗效果,其安全性可在移植前得以充分评估;同时可实现细胞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扩增以及建立稳定的质控体系,用于细胞药物开发。此方法可以治疗包括重症在内的大部分帕金森病,且移植结果在2周内可发挥功效,有利于移植效果评价,减少临床费用。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